为提升师生防诈意识,5月20日,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邀请海源派出所所长、医学院法治副院长熊涛,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专题讲座。保卫处刘祖红副处长、朱恩朝科长,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超老师、学生科副科长唐楷雄老师、全体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会。
王超老师主持讲座,他指出,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仍有发生,反映出我国当前的防诈工作任重道远。他希望老师们牵头将防诈工作落细、落实、深入,同学们积极配合,共同为建设平安校园、保护师生财产安全而努力。随后,海源派出所熊涛所长带来了精彩分享。
熊涛所长指出,2024年辖区内高校学生被骗案件占比达25%,在昆明市全年电诈案件中,刷单诈骗居首,其次为贷款、杀猪盘、冒充客服等类型。受骗群体中,18-30岁占比超60%,在校学生位列第三(9.46%),凸显校园防诈紧迫性。 典型诈骗手法: 1. 刷单诈骗:以小额返利诱骗加大投入,实为非法经营,涉案金额超2万元将追究刑事责任。 2. 贷款诈骗:虚假平台以“低息无抵押”为饵,要求提前缴费均为诈骗,需通过正规银行或平台办理。 3. 杀猪盘:某些人会通过网恋建立信任后诱导投资或赌博,涉案金额最高达1400余万元,需警惕虚拟社交陷阱。 4. 冒充公检法:谎称涉案要求转账,公检法办案必当面告知,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。 5. 两卡犯罪:出租、出售银行卡/电话卡,5张以上或涉案的流水超过20万,将面临刑事处罚。 防范要点与建议: 1. 勿轻信陌生链接、短信,涉及转账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。 2. 保护个人信息,不随意提供验证码、银行卡信息。 遇可疑情况及时联系辅导员或派出所(熊涛所长及社区民警电话已公布)。 讲座结合真实案例(如冒充老总诈骗财务、跨境追赃难题),强调“防大于治”。王超老师总结时呼吁师生“将防诈知识传递给家人朋友”,共同筑牢平安校园防线。会后,学院将落实“课前5分钟防诈教育”“重点学生摸排”等长效机制,强化日常宣传。 此次讲座提升了师生对电信诈骗的认知与防范能力,为构建安全校园环境奠定基础,提醒师生提高辨别力,明确诈骗与正常行为的法律边界,避免因“分不清楚”参与违法活动,强化防范意识,结合讲座内容,落实校园的防诈宣传与自我保护措施。围绕讲座核心内容,强调防诈教育的必要性,呼吁师生重视诈骗风险,提升法律意识与防范能力。
初审:李晓燕 章 迪
复审:杨春漫
终审:彭 轶
↑ 上一篇:凝心聚力,决胜就业攻坚百日冲刺 ——医学院召开2025届毕业生第三次就业工作推进会
↓ 下一篇:没有了
版权所有 ©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-医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
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-医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