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1月5日至8日,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19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。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作为校级重点专业建设专业,选派大三学生代表江然同学赴兰州参会,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、高校学者及优秀学子齐聚一堂,共赴这场聚焦“数智化口腔修复”的学术盛宴。此次参会是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深化“产学研用”融合、拓宽学生学术视野、对接行业前沿的重要举措,为专业人才培养注入了鲜活动力。

本次学术会议以“数智赋能・融合创新”为核心主题,设置主会场、六大分会场及专题论坛,汇聚了赵铱民、陈吉华、周永胜等行业泰斗及众多领域顶尖专家。在主会场,专家们高屋建瓴地解读了AI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蓝图、口腔材料前沿发展趋势及智能修复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路径,让参会学生直观感受到“数智化”正在重构口腔修复学全流程的行业变革。
分会场中,我校学子重点参与了“数字化与智能化”“材料与工艺”“种植与修复”“跨学科与复杂修复”等核心板块的学术交流。在“数字化与智能化”专场,黄翠、于海洋等教授关于数智赋能、数字化设计与精准修复的专题报告,展现了数字化技术从辅助工具向核心驱动力的转变;“材料与工艺”专场中,万乾炳、傅远飞等专家对氧化锆材料精进与工艺创新的剖析,让学子深刻认识到“先进技术需靠卓越材料与精湛工艺落地”的专业价值;在与廖红兵教授的会后交流中,其“数字引导下的生物性修复”理念及“懂技术更要懂生物学原理”的谆谆教诲,更让学子深受启发,对专业学习的深层逻辑有了全新认知。此外,跨学科协作、全科思维等前沿理念的分享,也让学生明确了未来口腔医疗团队中“技术工程师”的角色定位。


作为口腔医学技术重点专业的学子,此次兰州之行成为其专业认知的“重塑之旅”。参会学生表示,过去的学习多聚焦于“雕牙、堆蜡、排牙”等传统技能与书本理论,而会议展现的口内扫描、CAD/CAM设计、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,以及AI协作、数据驱动的行业趋势,彻底打破了认知边界。通过与兰州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等高校优秀学子的交流,不仅看到了自身差距,更清晰了“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、拓展数字化技能边界、培养数智化思维”的学习方向——从“熟练技工”向“数字工匠”转型,成为连接数字世界与患者口腔的“关键工匠”。

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,始终坚持“对接行业前沿、强化实践创新、培养复合型人才”的建设理念。此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顶级学术会议,是专业落实“以赛促学、以会促教”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,旨在让学生提前接轨行业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,明确学习目标与职业方向。未来,专业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,加强与行业协会、顶尖院校及企业的合作,搭建更多学术交流与实践平台,助力学子成长为“懂技术、懂材料、懂生物、懂协作”的复合型人才,为推动我国口腔修复事业迈向新“齿”贡献力量。
图片来源:第19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
编辑:李晓燕
初审:李晓燕 章 迪
复审:张家源
终审:彭 轶
↑ 上一篇:赛场逐光燃激情 医者同心向未来

版权所有 ©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-医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
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-医学院